第155章 相谈甚欢,大兴东北!-《大周一品败家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后三皇子又继续对项燕说:

    “妹夫,我听说之前在京城的时候,你对商业这块鼓捣得挺多。”

    “对我们大周朝廷现在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,你有什么看法?”

    “或者说对于商业本身,我想听听你的真知灼见!”

    李睿看着项燕的目光炯炯有神,像是在发光一样。

    项燕想了想,这些事自己以后都是要做的,或许现在拉个帮手过来也不错。

    于是谈起了自己的看法:

    “重农抑商这个思想可能是起源于魏文侯之相李悝。”

    “李悝在魏国治国有两项重农的措施:第一项是‘尽地力之教’。所谓尽地力之教,就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,设法增加农业产量。”

    其办法是地方百里,……除山泽邑居叁分去一,为田六百万亩。治田勤谨,则亩益三斗;不勤,则损亦如之。地方百里之增减,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。

    李悝的‘尽地力之教’就是要让农民‘勤谨’耕作,争取好的收成。

    为了提高农业产量,李悝主张播种时“必杂五种,以备灾害,力耕数耘,收获如寇之至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说种植要多种经营,有的作物受灾害,其他作物还可以收获。

    耕要用力深耕,除草要勤,要锄几次;收获时要像防备盗寇那样迅速有效以免遭受损失。

    第二项是,创“平籴”法。为防止“籴甚贵伤民(非农业居民),甚贱伤农。

    民伤则离散,农伤则国贫”,李悝创“平籴”法。

    “平籴”采取的办法是把年景分为:上熟、中熟、下熟、正常、小饥、中饥、大饥7种。

    计算出7种年景下,一户耕田百亩的个体农民的收入,制定出在大熟、中熟、下熟3种年景下向每户农民收购粮食的数量。

    而后在大饥、中饥、小饥年景时把这些粮食平价粜出。

    这样便有“虽遇饥馑水旱,籴不贵而民不散,取有余以补不足”的成效。

    李悝由于把以上两项政策“行之魏国”所以魏国“国以富强”。

    在李悝看来,农业几乎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源泉,所以他说:“农伤则国贫”。

    接着他又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,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损害农业,会使百姓饥寒,国家贫困。
    第(2/3)页